什么时候开始丧失掉了长时间做一件事的能力呢?
大一的时候,那个东软云医院的课设,我竟能连续好几天,除了写代码什么都不干,现在想想,我那个时候真是个“疯子”!大二的时候其实也为了改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机器学习到的bug,改到了凌晨一点。那个时候我也能完完整整的在宿舍看完一个电影,直到有了b站。
不得不说,短视频真的是注意力的一大杀手。b站这种甚至不长不短的视频都那么让人上瘾,真的是不难想象为什么抖音可以那么火了。真的不知道这种视频让人上瘾的原因是什么。可能我之后会查一查文献,看看有没有人对这种现象给出一些可靠的分析吧,TODO list++。但是真的自从下了b站,我甚至连一部完整的电影都只能在电影院才能看下去了,相反的,短视频关注的up主却不断上涨。我很赞同这种模式会给每个人成功的十分钟,也很爱看到优质的内容,但真的很难让人再保持专注了。推荐系统会牢牢地抓住眼球,甚至连看过的视频都会反复点开,我会一直觉得无聊,但手还是停不下来。
同时,随时随地的互联网社交,可能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吧。我现在真的有点羡慕用邮件交流的方式了。邮件交流虽然不是最快的,但是却最能让人保持对当前事情的专注。可能是因为它包含的信息量很大,可以有效的传达更多的信息。同时发邮件也更为谨慎,这样发件人也会斟酌字句,避免耽误收件人的时间。我们一直在强调即时通讯的重要性,但真的忽略了信息的有效性。还记得当年为了省下短信费,绞尽脑汁压缩文字,留下的可都是精华呀!
可能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吧。从给手机设置勿扰模式开始,每天留下三个小时的时间,给自己做什么都可以。电脑尽量使用全屏模式,避免干扰。b站可能也只能尽力减少,杜绝看已经看过的视频,以获取知识为主,可以坚持看某一类的学习视频。还有看书,看电影,我认为这两个娱乐方式最能培养一个人的注意力了,坚持看完不能随便放弃。学业方面坚持打代码和学习画画,虽然我也很想学竹笛或者一点点乐器。社交方面打算定时查看和回复消息,最好能包含足够多的有效信息。
最后还是希望我能找回丢掉的注意力吧,在这个所有东西都在抢夺注意力的时代。刚开始应该会很难吧,尤其是在有效社交方面,但慢一点,其实也挺好。